跳至主要內容

俞樾“亦有園一曲”–文史-找九宮格-中國作家網

俞樾(1821-1907)是浙江德清人,字蔭甫,道光三十年(1850)中進士,廷試時以“花落春仍在,地利尚艷陽”對答“淡煙疏雨落花天”之詩題,獲得主考官曾國藩的激賞。他先出任翰林院編修,又任河南學政,遭彈劾罷官后移居姑蘇,潛心學法術十載,完成著作五百余卷,經史訓詁、詩詞曲賦無不瀏覽,被尊為國內年夜儒。

移居姑蘇后的俞樾,曾是一名“租客”。同治八年(1869),他租上馬醫巷(今馬醫科)潘氏故居中一處格式狹窄的衡宇,后因母親身閩北回來,無法安頓,便買了馬醫巷西頭潘家的一塊空位,新建一所宅院,生涯前提獲得極年夜改良。宅院正廳名為“樂知堂”,由兵部侍郎彭玉麟題匾,西側的花廳高懸曾國藩所題“春在堂”匾。

春在堂后面有一小塊“L”形的空位,南北邊長十三丈,工具邊長六丈余,各寬三丈。俞樾本想在這片空位上打造一座花圃,可掉往生涯起源的他囊中羞怯,有力開工,所幸獲得湖廣總督李瀚章、江蘇布政使恩錫等官員的贊助,才得以構亭筑軒、疊石開池、栽花種樹。此園的立體好像曲尺,風景又有波折之趣,故名“曲園”。俞樾親撰《曲園記》,并自號“曲園居士”。

文學家俞平伯師長教師是俞樾的曾孫,幼時親炙曾祖父小樹屋教導,在曲園長年夜,并且繼續了這份祖產。上世紀五十年月,他將曲園募捐給國度,此園先后成為姑蘇市文聯、姑蘇戲曲藝術研討所等單元的辦公場合,在“文革”中損毀嚴重。1980年,曲園獲得會議室出租周全重建,又歷經屢次補葺,年夜致恢復了原有的風景,僅在部門細節上存在些許收支。

宅第門廳朝南,內懸“探花落第”匾。全宅分為三路,設共享會議室多座廳堂建筑,院中略有山石、花木裝點。西院有一座小竹里館,借用了唐代王維輞川別業中的景名。花圃在東南部,南側的春在堂向北延長出一間小軒,題為“認春”,源自白居易的詩句“認得東風先處處,西園南面水東頭”。

天井狹長,沿西墻布置一條直廊,沿東墻堆疊假山。假山以湖石掇成,高度缺乏兩米,內躲洞窟,山徑迴旋,可拾級而登;山頂平展,放置石桌石凳,為弄月的佳處。山北構筑一座半六角形立體的回峰閣,居于壘石基座之上。院西有曲水亭,依臨一灣“凹”字形立體的水池,與回峰閣相看。

天井北端有三間書房,題為“達齋”,取“曲而達”之意,與南側的認春軒遠對。由此折而向東,穿過籬笆,沿游廊可至盡真個艮宧——“艮”是八卦之一,代表山,象征西南方位,也有“止”的意思;“宧”(yí)指衡宇的西南角,其南有小門,通向主人的臥室。

這么一座小園,僅一拳石、一勺水,卻成為清末江南名園,詩家題詠不停,重要是由於俞樾的存在,正所謂“園以人傳”家教。北廊的壁間嵌有關于曲園的詩文石刻,此中可見篆書的“曲園”二字,一方一圓,以表規則之意。

現在,園中建筑尚存堂、軒、閣、亭、齋、室各一,回峰閣、曲水亭和西廊的進深僅有一半,標準把持得很好。曲池的外形既曲又方,與篆書的“曲”字相暗合。舊日的水池要更年夜一些,周環十一丈,池上曾架設小橋,俞樾在詩中還提過一個“小浮梅檻”,略有泛船之意,不知何指。盡管假山的範圍無限,仍竭盡輾轉升沉之能事,極富幽趣。園中重要蒔植了一些低矮的植物,如文竹、玉蘭等,頗具品格;此地原有兩株高柳,因煩惱側覆壓壞衡宇,不得不伐往。未能仿效東晉陶淵明“門前五柳”之典故,俞樾引認為憾。

在曲園徜徉,不由想象昔時俞樾與家人清雅清幽的日常生涯,山林之樂,講座場地存乎同心專心,正如其詩所云:“吳中盛園林,高低窮土木。而我虱此中,亦有園一曲。一曲渺乎小,在我則已足。”

分類:未分類

搶先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由 Compete Themes 設計的 Author 佈景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