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害詞:人文社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 古典文學
國民文學出書社(以下簡稱“人文社”)的“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是一套連續六十余年,影響幾代讀者的叢書。它認為讀者供給一套東西的品質靠得住的古典文學進門讀本為目的,打算基礎囊括中國現代文學的主要作家和作品。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新版後果圖
這套叢書是中華國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度計劃出書的一套主要的古典文學叢書,它的出生與時期佈景有親密的關系,它的成長也與時期情勢互相關注。追溯它的汗青,清楚它的緣起,不只有助于我們掌握這套叢書的寫風格格,把握其特色,還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吸取書中的精華,為我們進一個步驟做好以後的古典文學普及出書供給無益的經歷。六十年的汗青固然不長,可是跟著人事的代謝和汗青材料的湮滅,這套叢書的晚期汗青也開端含混,以致于我們此刻連叢書稱號何時開端應用也難以斷定。今謹將叢書緣起及其相干題目試述如下,不正確的處所,還看方家斧正。
一 叢書出書的外部周遭的狀況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固然由人文社編纂出書,但人文社并不是推進這套叢書出生的獨一動力,它的構成實在是多種表裡原因協力的成果。關于出書社方面的情形,還應從人文社建社初期的出書方針說起。
國民文學出書社1951年3月成立,5月第一任社長馮雪峰上任。人文社最後由中心宣揚部和文明部配合引導,重要的直接引導同道是中心宣揚部副部長胡喬木,關于出書社的定位和方針,胡喬木專門找馮雪峰談過一次話,重要談出版的范圍和辦社方針,最后確立了“以進步為主”,慢慢把人文社成長為“國度出書社的範圍”的目的(《馮雪峰選集》第九卷,第178頁,國民文學出書社2016年版),所謂“國度出書社的範圍”,意即無論是多少數字仍是東西的品質,人文社應為我國出書機構的代表,代表了我們最高的程度。后來馮雪峰又進一個步驟提煉為“古今中外,進步為主”,作為出書社的任務方針。
至于出書社初期的任務情形,馮雪峰說:“在出書社成立的一兩年或兩三年內就要搞出一套比擬齊備的所謂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一套比擬完全的‘名、洋、古’工具,當然還辦不到,即在五六年內也仍是辦不到的;……在詳細組稿中重要地朝著這標的目的走的。那時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謂‘一本一本的出’、‘先搞好哪一種就先出哪一種’、‘未能有定本之前就先出不決本’等等。……對于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也這般,沒有收拾好的就先出稍加收拾過的簿本,或甚至就是翻印,打算慢慢到達出書一套顛末收拾(加標點、分段、有具有‘威望’的序文,等等)的所謂定本。……這個中間和重點在53年以前是還不年夜顯明舞蹈場地的,但在54年和55年的出版打算和所出的書中就完整看得出來了。”(《馮雪峰選集》第九卷,第281頁)可見,在上述方針領導下,人文社的圖書出書確切把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放在了比擬優先的地位,并且構成了人文社最後的圖書格式,這一格式在1958年制訂任務計劃時又進一個步驟加大力度了。詳細到古典文學出書方面,舒蕪在調進人文社時(1952年)曾訊問馮雪峰“古典文學編纂怎么搞法”,馮說:“從《詩經》、《楚辭》到晚清小說,都要收拾出書。此刻先收拾出書《水滸》《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小說。有的大師,例如李白、杜甫,出了全集,可以再出選集;其次柳宗元,可以只出全集,不出選集。……”(《舒蕪口述自傳》,第251—252頁,國民文學出書社2014年版)舒蕪的回想與馮雪峰的文字頗相吻合。
二 叢書出書的內部前提
人文社初期的出書方針是“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發生的主要佈景,回過火看,上世紀五十年月後期出書的“四年夜名著”、《儒林外史》等書也確切為這套叢書奠基了傑出的基本。這是出書社的外部情形。就內部前提來說,“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可以或許成為經典,也得益于時局的成全。有利的內部前提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人文社有其他出書社無與倫比的政策上風,二是大批優質的作者資本和圖書資本會聚注進人文社。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整理出書行業比擬凌亂的局勢,當局先后籌建了國民出書社、國民文學出書社、古籍出書社等出書單元,同時對私營出書機構如開通書店、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停止公私合營的改革。改組前,這些私營出書單元的出書主業尚不明白,公私合營后,傳統的文史出書年夜社強社如商務印書館改組為高級教導出書社,同時保存商務印書館的牌子,重要擔當高級黌舍、中等專門研究黌舍各科講授用書的編纂出書義務,同時依然保存原由商務印書館出書的古籍、科技、東西書等冊本的編纂出書。中華書局則改組為財務經濟出書社,同時保存中華書局的牌子,重要出書財務、金融、商業、一起配合、農業冊本,原由中華書局出書的文、史、哲冊本可以持續出書。雖說文史圖書依然保存,但現實上此后幾年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的文史、詞典等出書營業年夜多處于停止狀況,直到1958年頭國度再次調劑出書分工,才從頭奠基這兩家出書社今朝主營營業的基本。在這段時代內,古典文學和古籍出書重要設定由人文社、古籍出書社、古典文學出書社等幾個出書單元承當。此中又以人文社承當為多,影響力也最年夜。
為了知足那時社會和學術研討的需求,1954年,人文社還建立了“文學古籍發行社”,這實在是為古典文學編纂室掛的一個副牌,用以翻印專門研究的古籍和1949年以前的付梓本。文學古籍發行社運轉的時光不長,1958年1月出書《樵歌》后,便似停用了。這或許跟1958年國度對出書任務從頭做了分工有關,專門研究的文學古籍出書任務交給了中華書局。(關于人文社與中華書局的分工,1960年文明部又下發了批准“國民文學出書社、中華書局、中華書局上海編纂所關于出書分工的會議紀要”的公函,拜見《中華國民共和國出書史料(10)》,中國冊本出書社2005年版,第324—326頁。)由此可見,在上個世紀五十年月中期,人文社是處在出書行業焦點地位的,這種位置天然有利于優質作者資本的會聚。就此而言,“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可以或許囊括浩繁品德出色的圖書,其實是時局之必定。
與出書行業整理的情形雷同,這一時代,國度對國際高級院校和研討機構也停止了整理。1953年2月,北京年夜學文學研討所成立后(該所1956年1月改屬中國迷信院,1977年5月改屬中國社會迷信院),由鄭振鐸擔負所長。這是中華國小樹屋民共和國成立后創立的國度的第一個文學研討專門研究機構,囊括了浩繁一流的學者。文學研討所成立時所斷定的方針義務是:“依照國度的需求和本所的詳細前提,有步調有重點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惟的不雅點研討我國和本國的文學和文學實際。”(王平常口述,王素蓉收拾《中國迷信院文學研討所年夜事記〔上〕》,《今世文學研討材料與信息》2010年第6期)關于該所晚期的任務,據文學研討所已故研討員鄧紹基回想:“研討所一成立就制訂了現代文學研討組的比擬久遠的義務,年夜致上分為兩個方面:一、為編寫一部多卷本文學史而展開的各項研討任務;二、現代文學作品的收拾選注任務。那時俞平伯師長教師正從事《紅樓夢》收拾任務,詳細結果即《紅樓夢八十回校本》。錢鍾書師長教師正從事宋詩選注任務,詳細結果是《宋詩選注》。余冠英師長教師繼完成《詩經選》后,正從事漢魏六朝詩的選注任務,詳細結果是《漢魏六朝詩選》。”(鄧紹基《淺談俞平伯師長教師的詞論著作》,《文學遺產》1998年第4期)鄧師長教師是1955年到所任務的,他的回想年夜體復原了文學研討所那時的任務內在的事務。文學研討所的重要義務之一是現代文學作品的收拾選注任務,實在這一假想早在文學研討所成立以前就曾經提出了。
1950年5月,文明部藝術局編審委員會召開了一個關于編選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叢書的座談會,據《鄭振鐸年譜》(陳福康著,書目文獻出書社1988年版)先容,這套叢書是應蘇聯方面的請求編選家教的。余冠英《詩經選譯·后記》中也提到他這本書的撰述緣由:“我在1950年,為了供編譯‘中國詩選’的蘇聯同道作參考,曾選注‘詩經·國風’約三十篇,并附口語譯文。”(第238頁,國民文學出書社1963年第2版)二者所述是統一件事。1950年8月15日,《新華月報》報道了編審委員會曾經開端編纂《中國古典文學》和《中國歷代詩選》兩套叢書的新聞。前者由鄭振鐸主編,后者由郭沫若、鄭振鐸、艾青主編。據《俞平伯年譜》1951年7月紀事:“中心文明部藝術局著手編纂‘中國古典文藝叢書’,體系收拾自漢樂府迄明清俗文學的中國古典文藝作品,此中包含《樂府詩選》《唐詩新選》《杜甫詩選》《白居易詩選》《宋元話本選》《元曲新選》《明清俗曲選》《紅樓夢》《三國志演義》《水滸》。俞平伯與鄭振鐸、魏立功、浦江清、錢鍾書等餐與加入古籍收拾任務。”(《俞平伯年譜》,262頁,天津國民出書社2001年版)聯絡接觸鄭振鐸引導的文學研討所的任務打算,我們似乎可以以為文學研討所的重要任務內在的事務之一就是落實“中國古典文藝叢書”的假想。這或許也是文學研討所內現代文學研討職員設置裝備擺設比擬強的緣由。“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學研討所內,現代文學(包含近代文學)部門占有一個特別的地位:最先成立的研討組便是現代組,而在文學所全盛時代的50年月末60年月初,現代文學也被公認是氣力最強的一個分支學科。那時全所的一、二級高等研討員共14名,現代組占的比例很年夜,一級研討員3人……二級研討員4人……而中年研討骨干,亦以現代組為多,……那時都已在學界嶄露頭角,遭到器重。”(王平常口述,王素蓉收拾《中國迷信院文學研討所年夜事記〔上〕》)
回想文學研討所的打算與人文社的出書計教學場地劃,二者可謂不約而合,實在這也絕不希奇,由於那時主導古典文學收拾研討和編纂出書的引導如胡喬木、周揚、鄭振鐸,彼此之間有良多交集,任務上也有穿插。在這種共鳴的領導下,文學研討所與人文社,一個是代表國際古典文學研討最高程度的學術機構,一個是代表國度程度的出書單元,兩邊一起配合,瓜熟蒂落。聽說兩邊曾有商定,文學研討所收拾的古典文學作品均有人文社出書。
以上先容文學研討所的情形,我們想闡明的是,從作者資本這方面來說,那時的社會情勢也為“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的構成預備了傑出的前提。當然這套叢書的作者也并不局限于文學研討所,這是一個比擬主要的組成,這一點我們下文再做先容。
三 叢書名創建的時光
既有有利的政策周遭的狀況,又有傑出的作者資本,一套品德優良的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呼之欲出,那么,“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叢書名創建于何時呢?很遺憾,今朝筆者尚未見到直接的資料。不外,依據上面一些史料,我們基礎可以推定在1958年。
第一,在國民文學出書社創立晚期,為了擴展出版范圍,同時也是為了維護國民文學出書社的名譽,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收拾本、研討評論集等往往先以副牌作家出書社的名義出書,社會反應好的,再以國民文學出書社的名義出書(也有個體破例),這是保證國度出書社名譽的一種權宜的方式。這一形式至1958年作家出書社分出后才撤消。依據《國民文學出書社六十年·圖書目次1951—2011》(國民文學出書社2011年版)著錄的圖手札息來看,以作家出書社名義出書的圖書,都沒有標注“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
文學研討所1956年劃回中國迷信院主管,它組織收拾的作品選,出書時最後會在扉頁或封面上標誌“中國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校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第×種”(也有個體破例)。查閱人文社個人空間編纂部所躲樣書,并承曾在中國社會迷信院文學研討所任務的張劍師長教師惠告,印有這種文字標誌的圖書有六種,即余冠英選注《詩經選》(第一種)、王伯祥選注《史記選》(第二種)、余冠英選注《三曹詩選》(第三種)、余冠英選注《漢魏六朝詩選》(第四種)、錢鍾書選注《宋詩選注》(第五種)、吳曉鈴等選注《話本選》(第六種)。據這幾本樣書來看,《詩經選》1956年以作家出書社名義出書,1958年始列進叢書。1957年4月出書的《史記選》上扉頁上僅標有“中國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校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第二種”文字,封面、扉頁無“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文字,該書八十年月初才被放進叢書。《漢魏六朝詩選》(扉頁)、《宋詩選注》(封面)1958年9月出書,并列“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中國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校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第×種”。《話本選》1959年出書,僅標有“中國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校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第×種”,無“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三曹詩選》在七十年月列進叢書。據此似可推定,“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叢書名的應用早不外1957年,晚不外1958年。1958年出書的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選本另有羅根澤編、戚法仁注《先秦散文選注》,李炳英選注《孟子文選》,方孝博選注《荀子選》等。
第二,另一份資料是1958年9月國民文學出書社編制的“五年出書計劃草案”,此中“中國古典文學部門”列了三年夜叢書:“中國古典文學實際批駁叢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中國古典文學基礎叢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已然在目。該叢書“編纂闡明”第一條說:“本叢書基礎上根據國務院迷信計劃委員會‘收拾和出書古籍計劃草案’中關于‘中國古典文學讀本’的打算停止編選收拾。……共50種,擬在1962年前出齊。但為了今朝的急切需求,也擬選較好的舊選本加以重印。”按:“收拾和出書古籍計劃草案”完成于1958年6月,“草案”中的“中國文學讀本目次”與人文社“五年出書計劃草案”之“中國古典文學基礎叢書”書目分歧。“擬選較好的舊選本加以重印”的“舊選本”當指1958年以後人文社已出書的圖書,叢書所列書目,本社已出書的又做了星號標誌,共21種。這般看來,年夜部門“舊選本”于1958年重印時加上了“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之叢書名的緣由應當是很明白的了。
依據以上兩個方面的證據,我們基礎可以推定“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的叢書名確立于1958年。在1958年人文社五年計劃中,讀本叢書列了五十種,包含詩、詞、文、戲曲和古典小說,基礎涵蓋了中國現代每個時期文學中的經典作家和作品,從此奠基了叢書的成長標的目的。
四 叢書作者團隊的構成
在“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晚期的成長汗青中,文學研討所的學術支撐無疑具有無足輕重的位置。五十年月,文學研討所的現代文學重要有兩個組,一個是以何其芳為組長的文學史組,擔任編寫文學史,另一個是以余冠英為首的古典文學組,擔任編選本。文學研討所學者為“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進獻的選題不下10種,此中最惹人注視的是余冠英師長教師。1952年國際高級院校調劑后,余師長教師由清華年夜學轉進文學研討所任務,由于任務的需求,他便把本身的學術重心放在古典文學的選注任務上。余師長教師身材力行,到文學所后,他不只修訂了1950年完成的《樂府詩選》,又陸續撰著了《詩經選》《三曹詩選》《漢魏六朝詩選》三種主要的選本,1963年又掌管《唐詩選》的編選任務。“這幾部選本不只以其淺顯淺易使普通古典詩歌喜好者受害,並且以其學術性遭到寬大研討者的器重。師長教師的選本注釋,一方面廣采後人結果,對後人舊作作了迷信的收拾接收,顯示出深摯的功力;一方面又在篇義講解和文句注釋上有很多精辟的創見。”(韋鳳娟《余冠英師長教師的生平及其學術運動》,《文獻》1988年第1期)余師長教師的選注本是大師公認的普及與學術聯合的典范之作。我們甚至可以絕不夸張的說,余師長教師在今世古典詩歌選注上的進獻,無人能出其右。(相干評述,還可參閱李華《余冠英古籍收拾成績書評》,《文學評論》1999年第2期。)
其他如錢鍾書《宋詩選注》,王伯祥《史記選》、俞平伯《唐宋詞選釋》,何其芳掌管的《唐宋詞選》等,也都是今世的名作。文學研討所這些專家的選本為今世古典文學作品選注立下了最基礎的規范。文學研討所與人文社的親密一起配合延續至今,鄧紹基《金元詩選》、曹道衡《樂府詩選》、陳鐵平易近《王維詩選》等,也先后被歸入讀本叢書。
20世紀五六十年月,“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有相當多的作者是人文社古典文學編纂室編纂,除了“四年夜名著”這類所有人全體收拾的作品,在詩歌方面有陳邇冬、舒蕪、周汝昌、李易等,戲曲有顧學頡。此外,另有個體游離于組織的作者,如張慧劍、張友鶴等,作為特約編纂,介入古典文學的選注任務,成就凸起。由于八十年月以后,編纂成分的作者逐步削減,相形之下,五六十年月的這一景象反而更顯得惹人注視。為什么會有一批出書社編纂本身撰著的圖書呢?起首,人文社在立社之初即計劃出書一套古典文學方面的系列叢書,并且很快組織人力收拾了《水滸》(聶紺弩掌管)、《三國》(顧學頡等收拾)、《紅樓夢》(汪靜之等收拾)、《西游記》(黃肅秋等校注)等古典小說的代表性作品。該項任務推動的時光和速率比文學研討所既早且快。這些圖書出書后發生了宏大的社會反應,在斟酌創建“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時,就曾經打算把它們支出此中。其次,出書社創建伊始,人們對出書政策以及政策標準的掌握尚未有清楚的鴻溝,還需求進一個步驟摸索,出于謹嚴,出書社也不敢撒手約稿。據舒蕪說:“那時辰我們還不敢向社外撒手約稿。新中國初建,國度文學出書社初建,誇大要以馬克思主義為領導,要用馬克思主義思惟來校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畢竟怎么搞法呢?我們心里都沒有底,只好先定一個小范圍的選題打算,起首出書那些‘平易近主性精髓’最多、‘國民性和實際主義精力’最多的作品。在這個小范圍的選題打算內,又年夜部門是由編纂部的人本身來擔負收拾校注任務,以便探索積聚經歷。總之,是很謹嚴的做法。”(舒蕪口述,許福蘆撰寫《舒蕪口述自傳》,261—262頁)這種掛念不是沒有事理的。例如古典文學編纂室保存的馬茂元《楚辭選》的書稿重版修正檔案,初稿的媒介在重版時,做了年夜幅修訂,此中有一條馬師長教師書寫的浮簽:“新版《楚辭選》媒介(五八年玄月發稿),黨委引導同道親身抓媒介修正任務,矯正了舊版媒介中關于汗青分期題目等最基礎毛病。”
1960年發布的《古籍收拾出書計劃小組三年至八年(1960—1967)》草案里就說:“前一個時代由于沒有周全的、久遠的計劃,從現實際任務的某些同道對黨的政策,特殊是對毛主席批評地繼續文明遺產的唆使,領會不敷,收拾出書任務比擬零碎,並且在一個短時代內還產生過一些誤差和過錯。例若有些書出書的目標性很不明白,只是為出版而出版;有些書的內在的事務消極成分較多,無害青年身心的安康,也不加選擇、不加把持地出書和刊行了。”可見舒蕪的憶述確切反應了那時社會情勢的現實情形。對于編纂承當編著義務在那時也不是沒有質疑,王任叔到人文社擔負副社長、副總編纂后(1954年開端主管社內任務),就曾批駁編纂自行撰稿是“關門辦社”“打伙求財”。八十年月后,國度對出書任務停止比擬深刻地改造以后,這種情況才逐步改變。不外,應當指出的是建社之初,出書社所收羅的古典文學編纂也多是學殖深摯的學者,他們深諳古典文學藝術。馮雪峰告知舒蕪“收拾時要發揚樸學家的精力,目標是供應讀者一個可讀的簿本”。舒蕪回想核閱余冠英《樂府詩選》,“在原稿上貼看法條,把所發明的一切題目,年夜自政治思惟,實際學術,小至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一個一個寫在小條上,貼在書稿上,請作者處置”(參考舒蕪撰《舒蕪》,古吳軒出書社,2004年版,第127頁)。此刻看來,他們昔時的摸索是非常無益的,他們不只撰著了經典的古典文學收拾本,還在詳細的編纂任務中與其他作者一路,為撰著古典文學選本建立了基礎的尺度。與此同時,他們的專門研究的審稿看法對書稿東西的品質的進步也起到了不容疏忽的感化。
20世紀五十年月,執教于高級院校的專家學者也是“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作者的主要構成。如《杜甫詩選》就是請馮至(北京年夜學)選定篇目,浦江清(北京年夜學)、吳天五(浙江師范學院)注釋的。該書1956年以作家出書社的名義出書,1958年重印時支出叢書。別的還有馬茂元(上海師范年夜學)《楚辭選》,游國恩(北京年夜學)、李易(人文社)《陸游詩選》等。可是絕對來說,所占的比主要要小一些。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則以地點高校的古典文學教研室(組)的名義簽名,如《李白詩選》簽名為“復旦年夜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組”。七八十年月,這種所有人全體撰著的方法比擬風行,如山東年夜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選注《杜甫詩選》、安徽師范年夜學中文系現代文學教研組選注《李商隱詩選》、四川年夜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選注《宋文選》、四川師范年夜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組選注《歷代文選》,等等。到九十年月,跟著著作權法的實行,簽名才逐步改為現實的撰著者。這也是時期使然。
五 結語
先輩們的事跡,不只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也留下了可貴的經歷。五十年月以后,人文社發布了良多詩文選本,但并不是一切的詩文選本都列進叢書之中,一方面是由于叢書最後計劃時五十個種類的限制,致使一些評價有爭議的作者未能列進,另一方面是人文社對這套叢書的品德把關很是嚴厲。那時,無論是作者仍是出書社,對主要圖書稿件的請求特殊嚴厲。如俞平伯依據文學研討所設定,承當“唐宋詞選”選注任務,先印了征求看法稿,為此他特寄一份給龍榆生:“擬編唐五代詞選,往取之間,殊難有新臉孔,并將所中印出之不決稿一分(份)送上,請求教正。宜刪宜增者,如荷示及,尤感!”(此信見“字響調圓:龍榆生躲現今世文明名人手札展作品集”巡展)后來選注《唐詩選》時,也異樣印行了“征求看法稿”。該看法稿編纂了43人80首詩歌的注釋,并附錄了擬選詩篇目次。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經典選本實在包括了一代學人的所有人全體聰明。從出書的角度來看,據曾擔負古典文學編纂室主任的杜維沫說:“這套叢書的請求比擬嚴厲。曩昔五十年月、六十年月的做法是,先出一個選本,在社會上聽聽反應,感到反應不錯,再顛末修正,把它列進讀本叢書。”(《聊下國民文學出書社出書的中國古典文學冊本》,北京市新華書店編纂《冊本常識講稿匯編》,第104頁)由此而言,列進叢書很像是對某本書“經典化”的認定。
至20世紀七八十年月,這套叢書對種類的限制放寬,諸多口碑很好的選本陸續參加此中,繼而成為經典,這般既進步了一本書的影響力,也進步了叢書的全體名譽,它們給寬大讀者留下了無窮美妙的記憶。回想叢書六十年的汗青,盡管有些選本,在選目上或多或少地遭到了時期原因的影響,與后人的追蹤關心點有所整齊,但其主體部門內在的事務仍具有價值。別的,作者在詳細細節如注釋、剖析等方面竭盡所能地鍛煉而到達的深刻淺出的後果,仍不掉出色和輝煌。時至本日,學術周遭的狀況和出書周遭的狀況產生了很年夜的變更,古典文學的普及仍然是一個艱難的課題,“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成長的汗青經歷對這項任務的仍有很多啟發。
(轉錄發載自“國民文學出書社古典部”微信大眾號)
搶先發佈留言